精选语文教案范文合集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3分钟)
同学们,在20世纪的美国,有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是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她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
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当有人赞叹她超凡的毅力和勇气时,她只是微微一笑说:“攀上高高的峰巅,需要非凡的勇气和毅力,而踏上山脚的那条小路,却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也许,只要把最初的那一点微不足道的勇气保持到底,任何人都可能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一位65岁的作家莫顿·亨特就向我们讲述了他8岁那年保持这份勇气的经历。
(展示学习目标)(1分钟)
老师现在并不想让同学们接触课文,我想让你们来做一个“猜猜猜”的游戏——我们来预测一下故事情节的发展,看谁的想象力丰富,猜的又准又好!
(二)、预测阅读 理清情节(6—7分钟)
(出示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片预测三个情节,教师运用语言创设情境。)
一会请大家看着屏幕上的图片,尽量伸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想象你就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如果是你,你会有什么感受?
1、在七月一个闷热的夏日里,一群七、八岁的孩子聚在一块玩耍。可他们玩厌了弹弹子的游戏,正商量着要玩点什么新花样。你们猜猜看他们会想出些什么新花样来玩呢? (2分钟)
2、他们呀,竟然要去爬悬崖!可真够大胆的,是不是?!虽然这座悬崖只有二十多米高,可它却是一堵几乎垂直的峭壁,上面还有凸出来的岩石和蓬乱的灌木,对于7、8岁的孩子来说,应该是非常危险的。亨特是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8年来他陆陆续续都在生病,妈妈一再告诫过他不许随意冒险。但是为了不让小伙伴们瞧不起,他跟着爬上去了。当他爬上了悬崖的三分之二时,却实在害怕得紧,腿都软了,却又不敢走回头路。伙伴们不愿停下来帮助他,都一一离开了。夜色渐渐降临,你们猜猜看这个时候亨特心里会怎么想呢?(2分钟)
他肯定心里充满了恐慌。
3、正在他百般无助的时候,他的好朋友杰利领着他的父亲,赶到了悬崖下面。父亲焦急的望着亨特。你们猜父亲会怎样营救亨特呢?(2分钟)
亨特的父亲没有象一般的家长那样,慌张得不知所措。他很镇定的对亨特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的到的”。
那么后来亨特有没有爬下悬崖呢?他是怎样爬下悬崖的呢?如果你们想知道答案,现在就可以自己在文章里寻找了。
(三)、精读课文 探究理趣(23分钟)
A、为了让你们能够更好的感悟全文,老师来给大家朗读,你们边听边找,一定带着你们自己的童年回忆,去感受文中那些孩子们获得了哪些乐趣。(6分钟)
B、好,下面的时间留给大家自读课文,在文中找寻两个问题。
1、(7分钟)作者用丰富的语言和多种描写方法来表现6个孩子的探险经历,使文章充满了童心童趣,那你们可以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种乐趣呢?请把它们找出来。注意结合上下文,体会某些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趣”可以在游戏花样翻新——找出关键词:闷热天气→玩弹子→新花样→爬悬崖……
“趣”在悬崖富有挑战性——找出关键词:垂直的峭壁,凸出的岩石,蓬乱的灌木,险峰,左折右转……
“趣”在孩子勇敢探险——注意语言描写及动作描写:飞跑,应着,跟着跑,一个接一个……
品析语言:比如“左折右转”这个词 ,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来?不仅可以看出悬崖的走势还是很险峻的,还可以感受到孩子们那种不怕艰险勇于攀登的志气。
2、(10分钟)课文表面上看好象只写了作者童年时的经历,让我们也重温了儿时的梦。其实作者写作本文还有一个更明确的目的,那就是要从这次经历里给读者揭示深刻的道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现在请大家再仔细阅读课文,看看你们能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领悟到一些道理?请用这样的句子概括你所感悟到的:
“理”从______而来:____。
“理”从父亲救我的方式而来:家长应该提倡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创造的空间,无论什么事,都应该充分相信他们一定能行!
“理”从杰利返程救我而来:朋友就应该在患难的时候伸出手,绝对不能临阵脱逃!
“理”从“我”坚持不懈而来:遇见困难并不奇怪,我们应该勇敢面对!
(四)、学生感悟 教师小结(10分钟)
(1分钟)人生如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人生如棋,不会输一辈子,但总会输一阵子。生活中,谁可能保证“一帆风顺”?谁又可能不经历一点挫折和风雨呢?一个人是否可以成功,就在于他在挫折面前是软弱妥协?还是坚持到底?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从网上下载的公益广告,请大家认真看,仔细体会。思考一下:在那些好象与我们很遥远的人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我们该怎样走我们的人生路?我们在路上遭遇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又应该怎样走下去呢?
(播放flash)(4分钟)
此时此刻,我们不需要语言,只需要行动。拿起你手中的笔,在语文本上写下你的此时的心灵感悟。(5分钟)
(五)、布置作业 串联思索(1分钟)
1、阅读材料《生命之路,越走越长》,再次感受生命的力量。
2、积累类似素材,将来把它们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3、课外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我黑暗中的光明》
语文教案 篇2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目标:
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二)知识目标:
1、朗诵文言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
3、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4、理解句意、文意。
(三)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于斗争、善于斗争日意识,让学生懂得用智慧同敌人做斗争
二、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句意、文意。
2、 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
四、教学步骤 :
(一)导入 :
1、欣 ……此处隐藏8480个字……p>
①、老师先示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瀑布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先大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写作顺序;(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②、学生再读一遍课文,这次读的时候要划出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再一一给以解答;
(5)、练习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①、老师播放配乐朗读音带,让学生认真听,并体会诗句的节奏美和韵律美,然后再带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课文,然后让学生自由练读,读的时候提醒大家注意节奏、韵律及感情;
②、指名读诗:抽几名学生起来朗读,读得好的给以夸奖,不好的及时指导纠正;
③、小结:大家把诗读熟,并试着背一背。
(6)、作业安排:
①、抄写生字,把每个生字写一排,并组词;
语文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3、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九寨沟的秀美与神奇,受到美的熏陶,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教学难点:
介绍九寨沟自然风光
教法学法:
引导探究 合作交流 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教师饱含感情地述说:“同学们,在中国,风景秀美的旅游圣地多如繁星,九寨沟就如同其中最闪亮的一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和画一样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秀美。相信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一定会被美妙绝伦的九寨沟所陶醉、所感染。”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老师范读,一边听一边思考
(1)你知道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名字的来历吗?
(2)课文从哪几方面描绘了九寨沟的美景?
2、读后交流。
(1)九寨沟在哪儿?(2)它的名字是怎样来的?(3)九寨沟它的自然风光怎样?有哪些珍禽异兽?
3、再读课文。
请同学们慢慢地阅读课文。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
小结:请大家把老师提出的问题,问题的顺序与课题的内容叙述的顺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三、教学生字、词。自学生字,并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来向人们介绍“九寨沟”的?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
3、钢笔描红。
过渡:刚才大家通过听读、自读,解释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阅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地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四、播放课文录像。观看九寨沟的录像
五、总结。
同学们,在课本中向人们介绍描写一个地方的风光、物产的课文很多。课文一般都用那个地方的名称作为题目。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读到这样的课文,读了题目该怎么发问呢?你们知道了吗?
语文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听清录音中讲了哪两个小朋友,是谁让馒头“飞”出了窗外,结果怎么样。
2.能根据录音,看图把故事内容讲出来。
3.懂得要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仔细听录音,听清录音的主要内容。
2.能看图把故事内容讲述出来。
教学准备:
课件:爱惜粮食,做生活的小主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小朋友,有一首古诗名叫《锄禾》,谁能背诵?(学生背诵)
2.这首古诗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名交流)
3.对呀,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所以不管是米饭还是馒头我们都要爱惜。可是,有一个肉馒头它会飞,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4. 出示课题:听说活动
会“飞”的馒头
二、听一听,想一想
1. 仔细听录音,想一想,故事中讲了哪两个小朋友,是谁让馒头“飞”出了窗外,结果怎么样?
2. 交流反馈并板书:南南 扔馒头 低下头
冬冬 接馒头 巧批评
3. 师生评价
(听说活动,“听”应该有着重要的位置,在听前有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认真听,用心记的好习惯。)
三、听一听,说一说
1.按顺序仔细看图,用一句话说说每幅图画的意思。
2.学生准备
3.指名交流,师生评价
(例:
南南把一个吃剩下的肉馒头扔出了窗外;
半个馒头砸在了冬冬的头上;
南南向冬冬道歉,冬冬说有事找他;
冬冬请南南背诵古诗《锄禾》,南南爽快地答应了;
南南流利地背诵古诗《锄禾》;
冬冬拿出了馒头,南南难为情地低下了头。)
4.再看图听录音,学生仿说
(1)学生各自准备。
(2)同桌对说。
(3)小组交流。
(用一句话说说每幅图画的意思,激发学生听说兴趣,并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先想再说,有利于学生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想要说的意思。同桌练习、小组交流的形式,扩大了练的“面”与“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表达的能力。)
四、说一说,演一演
1. 第三次听录音,练习说话
2. 集体交流与指导
3.同桌扮角色演一演。
4.找好朋友表演说。
5.小小擂台赛:分角色表演故事,评选“最佳表演奖”(师生评议)
(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在这里安排一组活动,如找好朋友表演说、小小擂台赛,评选“最佳表演奖”,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真正体现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演的过程中,重视“说”“演”两方面的指导,把评价的侧重点落在“说”的要求上)
五、联系生活,复习巩固
1.创设情境:
在我们学校有许多小朋友是在学校里用餐,可是老师经常看到有一些孩子会把自己不喜欢吃的菜肴或把自己吃不下的米饭倒掉。如果是你,想一想,你会怎么做呢?你又会怎么劝说他们呢?
(1)同桌讨论
(2)自己找朋友说一说
(3)集体交流,师生评议
(通过创设一个真实的典型的情境,层层深入,不断激发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生活经历和语言积累,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实践中领悟。这一环节的安排,大大调动了学生表达的强烈愿望,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自由结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交际情境,丰富他们说话的内容。同桌讨论的过程既是行为评价的过程,也是语言训练的过程。)
2.小结
六、拓展延伸
走出校园,我们在哪些地方也要注意爱惜粮食?
出示课件:爱惜粮食,做生活的小主人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