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从艺术价值、外形特点、名称由来以和象征意义等四个方面介绍了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的天马。
学生分析
学生在本篇课文的课前参与时,表示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第一课时的梳理,理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提出了一些问题。
在课堂学习中,他们通过质疑、研讨、朗读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从而找到了学习中的喜悦,体会了合作学习的快乐,并将许多好词佳句在不知不觉中积淀了下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马的精神,其中国特色和风格,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使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和学习记提纲式笔记。
3.学习7个生字、新词,多音字“处”。
4.尝试快速阅读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马的精神,其中国特色和风格,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使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和学习记提纲式笔记。
教学过程:
精彩两分钟:介绍有关马的成语或成语故事或其他。
一、引入
提起马,你有什么话想说?
学生1:马曾经是人们的代步工具。
学生2:马代表着一种永不停息的精神。
学生3:说起马,让我想起了广阔的草原。
……
的确如你们所说,提起马,每个人都会有许多话要说,老师对马也是情有独钟,因为它的强健,因为它的蓬勃向上,更因为他的执着与忠实。
二、交流预习情况
老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要扫清文字障碍。请大家分小组交流预习情况。
1.学生分组交流:主要内容:读准字音 书空字形 解释字义
2.学生汇报交流情况
(1)要注意的读音:疾 匹 处 奔
(2)易错字:穗 辔 镫
我们找到的形近字有:(学生随机说,教师协助归纳),请大家进行组词练习。
冶( )伦( )飘( )载 zai ( )
治( )论( )票( ) zai ( )
型( )练( )协( )处 chu ( )
形( )炼( )肋( ) chu ( )
老师:现在,我们分组朗读课文,看一看能否做到讲课文读正确。
(学生分组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在此基础上教师抽测朗读情况。)
三、读书画批、质疑
老师: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的收获和问题标注在书上,一会儿我们进行交流。
(生默读画批。)
交流:
学生:我知道了选天马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是因为它是珍贵的文物。
学生:天马是有着特殊意义的。
学生:为什么说不敢肯定?
学生:那么多的文物为什么一定要选天马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为什么马尾末梢要打了一个结?
……
四、作业
1.誊写生字词
2.写摘录笔记
3.读书并深入画批
4.搜集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精彩两分钟:学生继续介绍马的资料。
一、引入
老师:我也深爱马,因为它的雄健,因为它的豪放,因为它的善良,因为它的忠实。而天马在人们想象中显得更为神奇、飘逸。上节课,大家对“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这个问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二、课中研讨
1.老师出示自学提示:
(1)围绕“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这个问题进行补充画批。
(2)组织好自身的语言,准备小组交流。
(学生依照自学提示展开自学。约2-3分钟)
小组交流:收集组内的各种意见、条理各种意见、组织语言并征求同组成员的意见
2.全班交流
老师: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学生1:因为天马神形兼备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民族特点。
学生2:天马出土后震惊全国,轰动世界,说明它非常珍贵,足以代表我们的国家去吸引各国游客。
学生3:我不太同意你的观点,我国还有不少震惊全国、轰动世界的艺术珍品,比方说兵马俑。仅仅凭这一点缺乏以让天马入选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学生4:“天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自由豪放,动作协调,既使人感到力量,又激发人们的想象。”大家读这一段文字就会发现,天马的造型充溢了一种向上的力量,有一种催人奋进的感觉,而这种力量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具备、所需要的吗?因此,选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不只仅因为它是珍贵的文物,更因为它象征着一种民族精神。
学生5:我同意,一个国家旅游的图形标志还应该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代表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
老师:一件文物的价值这如大家所说,不只仅在于它的年代、造型,更在于人们在它身上赋予的深刻含义,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体会一下天马的奋勇向前的精神吧!
(学生练习朗读、齐读、个人展示,其他同学通过评读再次深入理解课文。)
老师:还有其他理解吗?
学生1:马踏飞燕的高超设计构思,令今人叹服叫绝。那种飞行的状态让人想起了“神速”这个词。
学生2:我从你的发言中受到了启发,而龙雀这种传说中的神兽飞行速度一定可以用神速来形容,在人们心目中是以风驰电掣来形容,而天马居然可以踏在马背上,这正是人们希望中的中国的发展速度。
学生3:而且,天马还凝聚了我国古代造型、雕刻艺术和冶炼、铸造艺术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所以选择它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学生4:我再补充一点,天马还具备着浓厚的民族特色,使用了缨络等具有民族特点的装饰物,既然是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就应该具有中国特色。
老师:大家各抒己见,谈得很透彻,但是我们在谈一个问题的时候,除了分析问题,还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1:还应该注意条理。
学生2:在这么多同学谈完之后,我们还应该整理一下思路,从整体上认识这个问题。
老师:那么,请大家整理思路,再次默读课文,考虑这个问题。
学生考虑。(参照板书)
神——力量、自由豪放、腾空飞速 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形——马踏飞燕(龙雀)
兼备
学 ……此处隐藏8458个字……p>
语言实践
①教师引述:小小的蜜蜂竟有如此大的本领。下面我们来讲讲这个故事,好吗?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讲。
②学生自由组合讲故事。
③指名学生上台讲故事,师生共同评点。
指导写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测、括、确、误、途、超”,组词朗读。
②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③同桌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④学生书写。
积累语言
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根据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课教学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领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感情色彩,在练笔时进一步把握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让自己的生活也添上诗一般的色彩。
【教材分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山里朋友”的特点感受作者探访山中的“朋友”是的心情,揣摩与“朋友”互诉心声的方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熟读,疏通生字词,摘录好词好句;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把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
一、重温课文,走入新课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1、齐读标题,重读“访友”。
2、重温课文内容,作者访了哪些“朋友”?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3、说说你最喜欢的句子,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感知那如诗如画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精彩句、段。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感觉。暗示“山中访友”充满了好心情,同时点明了方有的时间是初夏的早晨。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作者与“朋友”间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是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它们”指落花和落叶。“仪式”指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作者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中、一块石头的轻轻敲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7)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巧妙比喻,使雷雨也随作者的情感,富有了侠客与诗人的豪情逸致。
(8)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恩泽”一词的含义是称帝王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这里作者将能够遮风挡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赐予自己的恩泽,用反问句加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流露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感恩之情。
改为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说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二、学法迁移,训练读写。
反复诵读以上句子,仿照你最喜欢的句子的表达方式,写写你所熟知的景物。
1、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把此段改成小诗一首:
你好,清凉的山泉!
你捧出一面明镜,
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汩汩的溪流!
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
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飞流的瀑布!
……
2、仿写:
你好,可爱的蝴蝶!
你扇动着漂亮的衣裙,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好,漂亮的野花!
你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_.
你好,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小结课文,课外延伸
1、在读课题,说说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拿出笔来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