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语文教案模板合集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一、雅舍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
2、认识字词
3、了解本文中“雅”在哪里“陋”在哪里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梁实秋(1903.1.-1987.11.3)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代表作《雅舍小品》、《英国文学史》、《莎士比亚全集》等。
提问:请问有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位作者?
导入新课:
本文是梁实秋享誉海峡两岸的小品集《雅舍小品》的开篇之文,“雅舍”是作者在抗战时期的住所的雅号,名为“雅舍”,其实简陋不堪,但作者却自得其乐,表明作者乐观豁达的精神和不为外物所屈的品格。
一、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茆草( ) 榛莽( )
砉然( ) 笠翁( )
长日无俚( ) 奇葩初绽( )
喁喁细语( ) 拂拭( ) 单薄( )
1、默读课文并在书上找出下列词语注好音。2、分组讨论3、从小组中抽学生上台展示。4、大家一起评价。5、学生把每个词组读两遍。
2、分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完毕,进行评价。
二、课堂互动探究
1、在你眼里“雅舍”是否名副其实?在作者眼里,他的房子是“雅”还是“不雅”呢?
2、既然称其为“雅舍”,作者为什么又细致地描述了它的“陋”?它“雅”在哪里?
3、对于如此恶劣的环境,梁实秋却称其“有个性”、“可爱”,这表现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
1、学生分组讨论。2、从各小组中抽学生回答。3、教师评价。
三、总结与反思:
1、我的收获:
2、我的易错点:
3、作业
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的:
积累文中词语,并熟练运用。
了解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学习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形式。
分析心理描写在意识流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
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预习;第二课时分析了解小说特点)
教学方法:
解读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解了西方表现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也是在20世纪初期,还兴起了一种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流派——意识流小说,今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种小说的艺术特色。请看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
二作者介绍: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原名弗吉尼亚·斯蒂芬,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女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作者。她的小说创作实践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她的理论进一步巩固了意识流小说的地位,她的影响在文学上经久不衰。但是,40年代到60年代,在英国对伍尔夫的评价一直偏低。从70年代起,英国文学研究领域却突发了对她重新研究的兴趣,甚至对她的“发疯”、相貌、癖性、爱好、私生活等等都有人进行专题研究。弗吉尼亚·伍尔夫已成为英国文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
1882年,弗吉尼亚·伍尔夫生于伦敦,父亲斯蒂芬爵士是一位学识渊博、颇有声望的哲学家和评论家。弗吉尼亚自幼身体孱弱,未上学,在家跟着父亲读书。当时许多学者名流是她家的常客。家境的富裕、父亲的博学、家藏书籍的丰富以及学者名流的影响熏陶,使她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细腻敏感的性格。1904年父亲去世后,她迁居伦敦文化区布卢姆斯伯里,后来她的家就成了“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活动场所。这个文学团体的成员时常在一起讨论问题,反对当时的社会风尚,反对文学艺术方面的清规戒律,提倡自由探索。这个团体不仅对她本人后来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技巧有影响,而且对两次大战之间的英国文化生活和思想生活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1912年,弗吉尼亚与伦纳德结婚。在丈夫的鼓励下,伍尔夫开始创作小说。1917年,夫妇俩在自己的寓所楼下创立了“霍格斯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十分重要的作品,包括伍尔夫自己的一些作品。T·S·艾略特的一些早期诗集和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一些短篇小说。
伍尔夫自幼精神比较脆弱,精神分裂症曾多次发作。进人30年代之后,病情日益恶化,但她仍奋力写作经常在一本书写完之前就开始酝酿新作,但每写成一部作品总是感到不满意,情绪时常处于困惑和消沉的状态。1941年3月,伍尔夫由于对刚完成的小说《幕间》不满意,又因为“二战”战火已燃烧到英国,更由于她确信自己的精神分裂症即将复发,便留下一纸绝命书,感谢丈夫多年对她的关怀和照顾,随后就投河自尽。
伍尔夫的主要作品有《墙上的斑点》《海浪》《到灯塔去》《雅格布的房间》《达洛卫夫人》,散文集《普通读者》两部。
三预习诊断:
1选择注音正确的一项(A)
A簇拥(cu)赝品(yan)别墅(shu)铁箍(gu)
B积蓄(xu)笼罩(zhao)芜菁(jing)呆滞(chi)
C地毯(tan)古冢(zhong)都铎(duo)箭镞(cu)
D鳍翅(qi)鸟窠(ke)怂恿(cong)褶皱(zhe)
2选词填空:
①大地的寒气(凛凛、凛冽)逼人,压得树木的纤维一根根地断裂开来。
②一定有哪位古物收藏家把这些白骨(挖掘、发掘)出来,给它们起了名字……
③惠特克序列表被送进垃圾箱,给我们大家留下一种令人(沉迷、陶醉)的非法的自由感——如果真存在自由的话……
④人们总是本能地(保护、保障)自己的形象,不让偶像崇拜或是什么别的处理方式使它显得可笑。
3判断下列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①这个地区位处热带雨林地区,山上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如小河,跳下山崖,形成一幅幅壮美的瀑布。(错误,只能用于别的事物,表比喻)
②这件事不能长期拖延下去不做决断,悬而不决对谁都没有好处。(错误,与前一分句重复)
③他为人闲散,回到家吃得心满意足之后,却什么正事都不干。(错误,应用“酒饱饭足”)
四题解< ……此处隐藏10796个字……神空间的不是“雄鹰或雪豹”而是“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尽管“蜘蛛”如同诗人一样渺小,却是精神高度的坚守者,这正是诗人坚定理想追求、绝不随波逐流的呐喊。
3.阅读读这首诗歌,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谈谈你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见解。
探究:昌耀是一个孤独的诗人,他自始自终有着一种震动人心的忧郁和伤感,而隐藏在这背后的是诗人对生命本真与尊严的追寻和捍卫。在这首诗中,诗人似乎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又似乎是一个积极的生命体验者,他在这首诗中开始他的征服之旅,继而完成旅途。继而完成了自我超越。
一首诗的诞生往往就是诗人一歌新生命的诞生。诗是完整的生命形式,生命,是昌耀诗歌的总主题,呈示生命,是昌耀全部诗歌的根本目的和内在逻辑。昌耀将深刻体验到的生命理念、立场、情感,倾注、融贯到精心选择的生命意象中,雕铸了一幅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画。
昌耀这首创作于早期的诗作,定格了昌耀所有诗歌的情绪基调和精神高度,是他生命与精神质量的承载,更是他对生命本质强有力的确认。
语文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能熟练的翻译课文,积累课文中的文言词。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理解句意、文意。
3、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辅助】
多媒体教学平台。 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关“狼”的成语展示。
1、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2、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 (狼贪虎视)
3、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引狼入室)
4、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狼烟四起 )
5、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前怕狼,后怕虎)
6、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
7、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
8、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狼子野心)
9、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形容为人残暴。(豺狼成性)
10、比喻坏人当权 。(豺狼当道 )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博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广读经史,学识渊博。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我们所熟悉的“画皮” 就是出自《聊斋志异》中。
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读准字音。
缀 窘 苫 弛 眈 瞑 隧 黠
(二)读懂字词、句子。
段1:写屠户遇狼。这是故事的开端。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
止:通“只” ;缀:紧跟。
段2:写屠户惧狼。这是故事的发展。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
从:跟从。并驱:一起追赶 。
思考下面问题:
1、面对狼“缀行甚远”,屠户的心理状态如何?(内心害怕。)
2、他用什么方法对付狼?(把骨头扔给狼。)
3、用这样的方法对付狼,体现了屠户对狼的态度是怎样的?(迁就安抚。)
4、“复投之”又体现了屠户怎样的心态?(妥协退让。)
5、“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说明了狼的什么本质?(贪婪凶残。)
段3:写屠户御狼。故事进一步发展。表现屠户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
窘:危急。顾:回头看。薪:柴草。 苫:盖上。弛:放下。敌:攻击。
段4:写屠户杀狼。高潮结局。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
少时:一会儿。 去:离开。 暇:空闲。 洞:钻洞。
隧:钻洞 股:大腿。 盖:原来。 暴:突然。
思考下面问题:
1、“狼不敢前”的原因是什么?(屠户“弛担持刀”准备搏斗。)
2、狼既然“不敢前”,为什么又“眈眈相向” ?(不甘罢休、耍弄阴谋。)
3、狼到底耍弄了什么阴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
4、这两只狼除贪婪外,还有什么特点?其最终结果又是如何呢?(狡诈阴险。再狡诈阴险,还是被屠户杀死了。)
段5:评论部分:点明故事主题。
黠:狡猾。顷刻:一会儿。几何:多少。
思考下面问题:
1、作者对狼的态度如何?(嘲笑。)
2、如何理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
3、从这则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四、拓展延伸。
1、千百年来,在人和动物的矛盾斗争中人类凭自己的聪明才智总能取得暂时的胜利,并以自己的“机智”而沾沾自喜,若把褒义词“机智”换成贬义词,该怎样说? (狡猾、狡诈。)
2、狼是狡猾的,但与人比,人就更狡猾(正面说“机智”)了,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的狡猾呢?(“投以骨 ”、“复投之 ”、“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
结语:狼再狡猾,然而它哪里是人类的对手呢?在人面前,狼的那些手段只能是小巫见大巫, “止增笑耳 ”。这样说来,动物们又如何算计过人类呢?因此,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类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人类必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3、把下面的材料扩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有一只老虎,看见曾打败过自己的水牛被农人吆喝着耕地,便去问水牛为什么怕农人,水牛说因为人有“智慧”。老虎向农人要求看看他们的“智慧”。农人说把“智慧”忘在家里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来,免得他走后老虎把水牛吃掉。老虎听从了。农人回村叫来村民,把老虎装进铁笼,对老虎说,这就是“智慧”。
要求:以记叙为主,合理想象,适当充实情节。注意运用外貌、语言、心理描写,以简短的议论结尾。题目自拟。
文档为doc格式